作风,是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国家的形象;是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国家的生命。
作风,不是装饰品,不是一阵风,不是作秀,不是专门做给别人、做给领导、做给上级看的。
曾国藩,一生做人严谨,为人正直,生活清廉,办事认真,讷于言而慎于行,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尤其对“慎独”更是情有独钟,他绝不仅仅是“慎独”终其一生的积极倡导者,更是“慎独”一以贯之的的忠贞践行者,在他最著名的《日课四条》中的第一条,开宗明义就讲道“慎独则心安。”他谆谆告诫自己:“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方寸之自欺与还,盖他人所不知,而已独知之。故《大学》之《诚意》章,两言慎独。果能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力去人欲,以存天理,则《大学》之所谓自慊,《中庸》之所谓戒慎恐惧,皆能切实行之。即曾子之所谓‘自反而缩’,孟子之所谓‘仰不愧,府不怍’,所谓 ‘养心莫善于寡欲’,皆不外乎是。故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之时。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何谓“慎独”,即在一个人独处,而无任何人注意、监督的时候,还能守身如玉,静若止水,还能谨慎不苟,毫不懈怠;在任何情况下,在各种利诱、威逼面前,还能靠“心”把持住自己,自己修养自己,自己修理自己,自己修整自己,严格自律,安定神闲,自始至终,都能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自省,自重,自律,自觉,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己。这是人品修炼的最高境界,这是优良作风形成的最厚根基。诚然, “持身要严”,“一处弛则百处懈”,严格自律,表里一致,严守本分,不做坏事,不自欺,是一种力量,一种勇气,一种智慧,一种思想,一种品位,一种境界,同时也是修身养性的必然途径和重要手段,是做人的一道十分靓丽的风景线。
今天,外面的世界的确很精彩,但是,外面的诱惑又何其多。有些人表面上,在众目睽睽下,在大庭广众之中,看起来光鲜得很,清廉得很,伟大得很,作风正派得很,但是,在背地里,在阴暗处,在面对一个诱惑,一个好处,或者一个威逼的时候,就可能起贪心,生恶念,就不能严守道德的准则,坚守崇高的信念,保持为人的底线,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无论工作作风,还是思想作风,生活作风,搞得一塌糊涂,难于启齿。
常言说得好,“人在做,天在看。”哪有天知地知我知,任何人都不可能知道的事?纸是包不住火的。“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真的,只有“慎独“,才真正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只有“慎独”,才能让人心安,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无一内愧之事” ,才能真正做到“半夜不怕鬼叫门”。
要慎独,就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使命感,真正视使命如天,责任如山,为了践行责任,完成使命,尽管糖衣炮弹,也视如敝屣,毫不所动,哪怕刀山火海,也敢闯敢蹈,毫不畏惧。
要慎独,就要有坚如磐石的定力和矢志不渝的决心,就要有视死如归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真正做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崖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要慎独,就要有严格要求自己的境界和气质,还需要有极强的自制力,始终不卖弄,不虚夸,不虚与委蛇,不做表面文章,真正做到解剖自己严于解剖别人。改变别人先改变自己,要完善世界,先完善自己,要帮助好别人,先帮助好自己。如果你不能帮助好自己,一切都是瞎扯。这里关键的是不可小觑事情的“第一次”。第一道防线被冲破了,往往会“一泻千里”,一发不可收拾。“一”表面上看是最小的数字,事实上是最大的数字,因为它是量变之始,质变之源。凡事没有“一步之错”,就不会生出日后的种种错误。守“一”并非易事,它貌似轻微,却往往会使人掉以轻心,酿成大错。
要慎独,还得要有监督机制,要有规章制度的约束。慎独仅仅靠个人克制是不够的,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很强的自我约束能力,作风也是管理出来的,一定要用法律制度的威慑力来为慎独保驾护航。
“慎独”,确实是自我修养的良方,唯有慎独,才能心安,内心才能真正快乐、满足、宽心、平和,由此而进,也才能有持续的优良的工作作风,也才可以去齐家,治国,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