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如我在《说说天九精神》一文中所述:“天九精神,就是勇于担当,顽强坚韧的精神;超越优秀,拒绝平庸的精神;至诚至信,厚德重义的精神;开放兼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无论宏观鸟瞰,还是微观洞察,事实证明,昨天,倘若没有天九精神的孕育与坚守,天九决不会有23年的进步与腾飞;无论是立足中国,还是走向世界,毋庸置疑,今后,如果没有天九精神的弘扬与传承,天九也决不会如期实现未来的目标与愿景。
天九精神,只能坚守,不能削弱;只能强本,不能异化。这不仅是我们每一位天九员工应尽的义务,也是我们每一位天九员工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然,天九精神的弘扬决不是洋洋自得,自卖自夸;天九精神的传承也决不是停滞不前,不思进取。企业精神与世上许多事物一样,同样也有一个顺势而为,与时俱进,鼎新革故,超越提升的过程。
为了天九精神的弘扬与传承,结合眼下实际,以下几个问题,当应引起重视与厘清。
关于精神与文化。
精神是文化的根,文化的魂,文化的源,文化的本。
精神决定文化。精神就是文化。其他的一切,标识,色彩,音乐,口号,仪式,节日,服装,设施,环境布置,声势烘托,乃至守则,规章,制度,等等等等,皆是精神的载体,精神的再现,精神的延伸,精神的外形,在规划、设计、制作,撰写这些东西的时候,无一不应绝对服从并服务于精神的原旨与需要。
这里有一个主与次,根与叶,源与流的定位问题,同样,不能错位、移位、倒位。否则,必然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张冠李戴,虚张声势,或为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或成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最终,只能是空耗精力,徒得虚名而已。
信念需要精神支撑,精神保证信念实现。没有信念的精神如空中楼阁,失去信念的精神不能传至久远。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解放全中国是信念,坚持改革开放是信念,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发展”是信念,过去,我们为信念,需要手托炸药包的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黄继光,今天,我们为信念,需要送信到加西亚的罗文,汶川地震的谭千秋。
信念不能改变,信念永存心中。生活本身就是一个为了信念而不断舍身奋斗的过程,绝不能轻易、草率地熄灭信念的火种,而留下残缺和无限的遗憾。
追求信念的过程是一个讲故事、听故事、实现故事的过程,我们必得首先让所讲的故事个个都真实起来,生动起来。这里的故事尽管可以适当虚构,但必须建立在最基本的真实的基础之上,真正可以激荡人的心灵,敲动人的心弦,引领人的行动,坚定人的信念,让听的人心甘情愿将精神化作力量,把曾经的欢乐和过去的泪水都融入到今天的奋斗之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振奋精神,团结大家,携手并肩,众志成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朝着设定的目标踏踏实实地走去。
金钱是什么?金钱和精神究竟是什么关系?
“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这是今天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话。
最近,在一位人称“旷世罕见”的青年才俊,以色列年轻人牛瓦尔•赫拉利写的一部“为全世界学术界所瞩目”,让人“读来欲罢不能”的“奇书”《人类简史》中这样写道:“千百年来,哲学家、思想家和宗教人物都对钱嗤之以鼻,称钱为万恶之源。但就算真是如此,钱同时也是人类最能接受的东西。比起语言、法律、文化、宗教和社会习俗,钱的心胸更为开阔。所有人类创造的信念系统之中,只有金钱能够跨越几乎所有文化鸿沟,不会因为宗教、性别、种族、年龄或性取向而有所歧视,也多亏有了金钱制度,才让人就算互不相识、不清楚对方人品,也能携手合作。”
但是同时接着他又说,金钱制度尽管有“万物可换”,“万众相信”两大原则,“这些看似无害的原则还是有黑暗的一面。如果一切都能换成金钱,而大家相信的又是不具名的硬币和贝壳,就可能伤害当地传统、亲密关系和人的价值,让冷酷无情的供需法则取而代之。”“一直以来,人类社会和家庭的维系靠的是‘无价之宝’,像是荣誉、忠诚、道德和爱。但这些都不会放上市场,也不应用金钱衡量。就算市场开出天价,有些事情就是不该做。像是父母绝不该贩子为奴,虔诚的基督徒绝不该犯下那些滔天大罪,忠诚的骑士绝不该背叛主人,而部落先祖留下的土地也绝不该落入外国人手中。”“金钱还有更黑暗的一面。……没钱,就没有信任。等到钱渗透冲垮了社会、宗教和国家所筑成的大坝,世界就成了巨大而无情的市场。”
这些话,今天我们读来,该是多么令人振聋发聩,又该是多么让人拍案叫绝!
是的,“金钱是有史以来最普遍也是最有效的互信系统”。有了金钱,“万物可换”,“万众相信”。“就像炼金术,可以让你把土地转为手下的忠诚,把正义转为健康,把暴力转为知识”。赚钱,盈利,对一个企业、一个员工来讲,都是天经地义,理所应当的事,“必须的!”但是,在我们天九人人心中又应该永远牢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句至理名言,在利、义发生冲突的时候,始终坚守我们的精神,坚持在“下海”前就制定的“为商三原则”,真正做到义利兼顾,以义统利,而绝不要做见利忘义,以利损义,不讲职场规矩,不守事前承诺,一切一切都以盈利、赚钱为最终目的的事。
现在,我们也非常熟悉的一句话,叫做“只有战无不胜的团队,没有战无不胜的个人。”
诚然,这句话完全说明了在集体行动中团队的无比重要性和具有的强大威力,但我们也得看到,在很多时候,很多情况下,个人的努力,个人的作用仍不可缺少,不能忽视。正面说“榜样的力量无穷”;反面说“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没有个人的自我奋斗,哪有团队的胜利,没有自我的超越,哪有团队的进步。时势造英雄,对;然而从古到今,英雄造时势的例子,也可以举出不少!倘若燃烧一堆篝火,没有每一个人都尽心尽力拾柴,火焰怎么能腾腾升起?如果行驶一艘巨轮,其中有一个人鼾鼾大睡,搪塞敷衍,不恪尽职守,巨轮怎么能破万里浪,顺利航行?
个人的素质,个人的精神面貌,个人的职业操守,在团队中的意义和作用,任何时候,千真万确不可小觑!倘若每一位员工的言行时时处处都能以企业精神为基准,自觉而始终严格地约束自己,真正将企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相互交往,表面应承的口头上,振振有词,信誓旦旦的言语中,企业的伟大梦想、恢弘目标,焉能不能如期实现?!
正因为此,我们每一位员工都应该脚踏实地,既不好高骛远,也不自惭形秽,怀揣一颗大爱之心,牢记两句名言:“大志大成,小志小成,无志不成;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做到“五个好”:定好位,挣好钱,交好友,建好家,休好闲。真正做一个内外兼修,真爱深沉而非浅薄,真心无私而不贪婪,有道德的人;谦虚好学,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学用结合,会读书的人;相互欣赏,相互尊重,相互提携,相互包容,快乐有人分享,悲伤有人分担,各地都有人值得你牵挂,到处都有牵挂你的人;不靠人情关系,就靠本事竞争,无论遇到挫折还是逆缘,都能毅然决然面对,到了黄河心还不死,撞了南墙仍不回头的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与企业共兴衰,与团队共荣辱,能快乐幸福的人。
时下,有一句十分流行,且受到不少人青睐、追捧的话:“活在当下”。
是的,活在当下,是很现实的,过去已死,未来还没有生。
但是,人活着,就是活的一种精神,就是要活出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告诉我们决不苟且偷生,也决不做白日梦,只有告别痛苦,才会有快乐的到来;只有告别失败,才会有成功的出现;只有告别已有的成就,才会有更大的收获;只有告别过去,才会走向明天。告别昨天,是对生命的珍惜和重新诠释。人因梦想而能逐步从平凡走向伟大;人无理想而会颓唐逐步走向衰亡。既然昨天已属于过去,我们就应该告别昨天,向着今天、明天积极进取,让新的黎明抹去昨天的哀愁与喜悦,重筑一片湛蓝的天空,让新的行动重新谱写比昨天更灿烂、更辉煌的篇章,在这种不断地告别过去而走向明天的过程中,不断地摆脱行为的惯性而创造崭新的生活。
21世纪是一个非常创新的世纪,同时也是一个非常浮躁的世纪。眼观现状,我们不是经常可以看到社会上,一些项目,一会儿一哄而起,一会儿就一哄而散了吗?一些工程,开业庆典的鞭炮声还响在耳边,一会儿就鸣锣收金了吗?一些事情,一会儿拍脑袋决定,一会儿就拍屁股走人了吗?……要做好一件事,做成一件事,真是得戒骄戒躁,禁绝浮躁坚持到底,永不放弃啊。
告别昨天,向着今天、面向明天,积极进取,勇攀高峰,当然十分需要拼命的精神,牺牲的精神,不停地创造,不断地进击,人们不是常说,天下决不会掉下馅饼,人间决没有免费的午餐吗?所以,我们必须“吃在碗里,看着锅里,望在缸里”,随时都要反躬自问:我准备好了吗?
机遇从来都是为那些时刻准备着的人而准备着的。同时,我们又千万不要眼高手低,也不要舍近求远,事物有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市场有市场自身的变化法则,任何人在规律和法则面前,都必须持敬畏的态度,坚决遵循,不急功近利,不守株待兔,不妄图一口就吃个大胖子,只要踏石留痕,抓铁有印,顺势而为,坚守始终,胜利是会到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