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徐学明

有这样一个人

  今年10月15日是我们敬爱的蒲永川老师七十岁大寿的日子。很有幸,这几年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与蒲老师进行了亲密接触,熟悉蒲老师的人品、性格和作风;而蒲老师也把我当作一个“小朋友”加以爱护和教导。这种机缘使我很想在这个重要时刻就“我们向蒲老师学什么”这个问题写点东西,作一个自我总结,发表点见解,也借以表达对蒲老师的敬意。

  学什么呢?人如其名,要学蒲老师“川”的精神、“水”的品格和“道”的内涵。大川东去水茫茫,我们要学习蒲老师川流不息的进取精神,水利万物而不争的谦虚品格,温水浴体和大浪淘沙的育人之道。

  蒲老师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那种川流不息、奔流不止的进取精神。试举几例:其一,人生七十古来稀,人多居家而静养,而蒲老师还热情洋溢地奋斗在公司的重要领导岗位上,为公司的每一次进步绞尽脑汁,献计献策;其二,为了与时俱进,蒲老师不断地学习各种知识特别是企业管理、人事和领导知识;其三,每个工作日7点左右就来到公司准备一天的工作,周末大部分时间都不休息;其四,每个参加过蒲老师主持的会议培训的人员无不交口称赞:您的阳光心态和蓬勃激情使我们年轻人自惭!是什么使蒲老师如此年轻态,如此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中?我曾不止一次问他,而他总是轻轻地笑着说:性格使然。这种“川”的性格,这种永不停止的进取精神不但激励了自己,更鼓舞了别人,振奋了人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种“川”的精神也正是天九公司战之能胜的秘密武器和镇司之宝。

  水利万物而不争是蒲老师谦虚品格的最好描述。水和地是老子最为推崇的两种东西,最能体现出“道”的“不争”精神。水总是向低处流,总是以虚心承接的姿态去包涵一切,净化一切。老子言水有七善:居住要像水那样随遇而安,心胸要像水一样深不见底,交往要像水一样顺其自然,言谈话语要像水一样真诚重信,管理要像水一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一样发挥能力,行动要像水一样抓住时机。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在“不争”中做到。就是因为“不争”,所以才不会有过失 “夫唯不争,故无尤”。做到这一点,称作“上善”,乃最高境界。老子有“七善”,蒲老师则有“四不”:不争(不争权夺利,不见利忘义),不抢(不抢功诿过,多看别人的优点,多学别人的长处),不摆谱(不摆架子,不装腔作势,不盛气凌人,做人低调,做事高标),不张狂(得意不忘行,失意不沉沦,定位不错位、不移位)。每个熟悉和接触到蒲老师的人都能感受到蒲老师的平等、亲切和低姿态,这种“七善”和“四不”的“水”的品格值得我们学习,是塑造我们谦虚心态的最好榜样。

  教师出身的蒲老师有一套独特的育人之道,我称之为温水浴体和大浪淘沙。平时,你能感受到蒲老师无处不在的关心、问候和指导,小至家庭小事,大至人生大事,蒲老师都把它放在心里,“我心里有你”的细节关心使我们感受到了温水浴体般的关爱、温暖和舒畅。但是一旦你的思想出现消极、懈怠、抱怨和负面的东西,蒲老师一旦发现就会十分严厉地进行“训诫”,如大浪般地淘去你的“不净”之沙,而你最终醒悟后会感谢蒲老师带给你的“大浪洗礼”。“温水浴体”是“阳”,“大浪淘沙”是“阴”,这一阴一阳就构成育人之“道”。这个“道”能够运转的核心在于关切之“情”和真正之“爱”,只有这样你才能接受,你才能正面地看待,才能够积极地行动。阴阳之道体现了中国哲学的最高智慧,我们的领导干部、管理人员、人事工作者都应该好好学习这种基于“仁者爱人”基础上的阴阳育人之道。

  先民逐水而居,傍川而生;今天天九人也有缘学习蒲老师“川”的精神、“水”的性格和“道”的内涵。

  过去,孔子在川上说:势者如斯夫;今天,我要在川后说:智者当如是!

徐学明,现为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计划经营部总经理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