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心工作,敬业奉献,不独天九拥有这样的文化理念。但是在天九,有一位领导却将它发挥到了一个极点。
集团每个月度隆重举行的表彰大会上,我们都可以享受到一位领导铿锵有力、抑扬顿挫、震撼心灵的主持演讲,然而是什么让他葆有如火激情、如此精气神?他如今已然70岁高龄,但是步履矫健,身体康健,像这样的人并不多;他身体硬朗,而且当过大学领导和教授,像这样的人并不多;他当过高等学校的系主任,退休后坚持参加工作,像这样的人并不多;他坚持高效工作法,并把天九的事业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同时具备上述条件,像这样的人就更不多。他就是集团董事局董事、人力资源中心CEO蒲永川先生。
每天他来的很早,走的很晚,这一点很多同事都知道;每月他都要为主持表彰大会而奋力工作,用心准备,不会因为讲过很多次而放弃备课;每次他亲自提着垃圾筐倒掉纸屑,美其名曰锻炼身体,而大家却在等待物业的保洁员前来整理;每回他都站在对方的角度为人着想,令人感觉他对我们比我们对自己还要好;他把工作笔记的每一页都写得满满当当,鼓鼓囊囊,蝇头小楷让他从来没有延误过一件事;每天执行力十足的他,脸上总带着那孩童般明朗的笑容。
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都叫他“蒲老师”。为了这个,蒲老师本人十分得意,看看,大家认识我,不是因为我是个蒲总,而因为我是个蒲老师!亲切之意溢于言表。
自二月底以来,为完成集团统一招聘的任务,实现预定的目标,蒲老师与大家持续加班,几乎没有休息日,但是毫无抱怨。人力资源中心也是孵化器。大家跟着蒲老师,早来晚走,拼命地干,忘我地做,蒲老师随时随地,看在眼里,暖在心头,但也更是疼在心头!为此,他给我们大家写了一封满纸真情的信,向大家鞠躬,向大家致谢。我们都看得心里面软软的,鼻子里面酸酸的,那封信的落款处还赫然写着:“我是你们的大朋友!”
也就是这位蒲老师,为人像一团火,做事却很严格,曾经使一位同事一看到他心里头就打憷不已。有时间,他和大家面对面地畅谈,谈如何工作,谈如何做人,也谈如何在做好人的同时做好工作。让笔者感触良多的是他“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人生态度,“实干兴邦,清谈误国”的处事原则。
笔者初来天九,无非就是一个刚出道的文学青年,心浮气躁,做了不少傻事。比如说了些无关痛痒的话,说了半天,表面堂皇,实则无物;比如做了些没啥价值的事,瞎忙乱忙,看似高效,实则浪费;比如写了些无病呻吟的文章,动不动上千上万字,洋洋洒洒,华而不实;再比如一度跟直接上司求异不求同,争论不休,搞得针尖对麦芒。总之吧,老是在一些无谓的事情上出类拔萃。
这样的事情一旦被蒲老师所知道,我就会面临一堂弘扬天九文化、引发头脑风暴的思想大课,有时是苦口婆心,有时是狗血淋头,这个谁也猜不准。蒲老师坐在一张老板桌后面的椅子上,一边批评,一边动情地摇晃,在把我的心搞得扑腾腾地乱跳的同时,也把椅子弄得咯吱吱地响。
然而最使我感受深刻的,是蒲老师那种“我来天九当学生”的宽厚情怀。蒲老师来到天九之前,曾是卢主席恩师,身兼各种荣誉,但他讲自己要忘却以前,从零开始,工作尽管比原来劳累,比原来紧张,但他为自己定下了“四不原则”,绝不摆谱,绝不张狂,绝不讲价钱,绝不瞧不起任何人。在我的印象中,他从不用空洞的说教,而是实事求是,以己推人。
蒲老师出身中文系,写得一手好文章,出版过数十部书,被誉为“散文大家”。然而我却在蒲老师面前写了不少散文,或者请教,或者切磋,现在想起来太令人汗颜了!就是这样,从他的广博知识中,我看到自己的不足;从他高度的责任心、使命感中,我树立自己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从他的敬业精神中,我明确了自己的奋斗方向。我暗下决心,要将蒲老师作为人生导师,能够搭建起自己的事业平台和理想舞台。
胡耀元 现为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咨询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