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下篇 第七章 第五节

明日成都:世界生态田园城市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说:成都拥有诸多优势,将在全球经济中取得佳绩。接下来几年,其工业相对优势会起主导作用,高科技产业会继续长年主导经济形势,但是工业就业人数迟早会回落,服务业增长将后来者居上,建议提高成都农业和服务业的质量。他认为,成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周边环境优美,还有美丽的牡丹和可爱的大熊猫,可以发展高质量的旅游业;成都土地肥沃,可以生产高质量的食物,成都将成为中国下一个大片区的活动中心。

    

  英国城市规划师霍华德在他的著作《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从规模上来说,这样的城市足以支持丰富的社会生活,但又不会因超过一定程度引发各种困扰。

  2009年成都市正式确立了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计划用20年左右时间,初步建成“世界生态田园城市”,并进一步基本建成世界城市。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核心是“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注入成都特色后,霍华德的这一理念在实践中变为“世界生态田园城市”。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定位,既与成都的自然环境相契合,也与成都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未来发展方向高度吻合。同时,这一理念也充分体现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在世界各大城市竞相发展格局中,成都的历史定位。

  成都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

  在功能定位上,成都将不仅是我国国内重要的中心城市,而且是国际性的区域枢纽和中心城市。

  在城市形态和发展水平上,成都将建成充分体现“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思想的生态田园城市,建设成为统筹城乡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从形态上来说,要构建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是“人在园中”,二三圈层是“城在园中”,中心城区是“园在城中”。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效整合城市和农村的优点,让城市和农村的人们都能够同时享受高品质的城市生活和惬意的田园风光。

  在城市等级上,成都将采取“分步走”的节奏,先努力建设成为国内“一线”城市,接着进入世界三级城市,继而打进世界二级城市行列。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文件以诗意的文字描述了城乡建设的美好愿景,触动了很多人心中最柔软的部分。今天,一幅“既拥有现代生活又置身田园风光”的现代城市与新型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画卷”已经展开在成都人的面前。

  按照幸福城市的“三层次理论”,任何一个幸福城市都离不该物质、情感和精神三个层次的幸福。成都之所以能成为幸福城市,关键在于实现了富足的慢生活和有韵味的小众文化完美结合,增强了三个层次的幸福感,安居乐业成了他们幸福生活的最好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