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章 第一节

至诚至信,脱离奸商的低级趣味

  有个词叫“无奸不商”,毫无疑问,这是对商人的一种偏见。但这偏见并非空穴来风,现实中确实有很多商人是靠“奸”获得成功的。当然,他们的成功仅限于金钱。

  我在下海经商之前,也一度认为无奸不商。但从决定下海那一天开始,到现在已经21年了,我一直在坚持至诚至信的原则,一直在努力脱离奸商的低级趣味。事实证明,这不仅是可行的,更是走向商业成功的最佳途径,因为只有真正诚信的企业才能赢得尊敬和信任。

1. 至诚至信终究在,无诚无信终究败

  诚信被称为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在我看来,诚信也应该是企业的“身份证”。经营企业20多年来,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和员工,要让诚信成为我们的企业名片。因此,“至诚至信,天长地久”一直是我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而且,诚信不是写在纸上,不是说在嘴里,而是要落实到行动中。

  对于个人而言,诚信是立身之本。李嘉诚说,诚信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实力和信心的象征;信誉、诚实,也是企业的生命,有时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为人处世,要诚实可靠,一经承诺,就要坚守诺言。

  对于企业而言,诚信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李嘉诚先生之所以能够在商业经营上获得非凡成功,荣登亚洲首富的宝座,也与他的诚信经营原则紧密相关。奔走商场几十年,他始终恪守的一条原则就是“讲诚信”,他说:“有些生意,给多少钱我都不做;有些生意已经知道对人有害,就算社会允许去做,我也不会去做。”要总结李嘉诚的成功之道,不外乎一句话“靠诚信赢得天下”。通用电气公司也是诚信原则的恪守者,在致其股东的一封信中,通用首先讲的就是企业诚信问题,“诚信是我们价值观中最重要的一点。诚信意味着永远遵循法律的精神。但是,诚信也不只是个法律问题,它是我们一切关系的核心”。

  诚信对于一家企业如此重要,相反,如果一家企业不讲诚信,再大的事业都是建在沙滩上的建筑,总有一天会坍塌。

  2012年11月19日,国内知名白酒品牌酒鬼酒被曝出含塑化剂,此消息一出,犹如重磅炸弹,酒鬼酒开市即停牌。这一事件进一步也波及到整个白酒行业,有消息曝出我国白酒行业普遍存在塑化剂超标问题。不管事实究竟是怎样,消费者总是更愿意宁可信其有的,质量问题让酒鬼酒深陷诚信漩涡,带来了效益的严重下滑,酒鬼酒要再续辉煌谈何容易。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再如南京冠生园、蓝田股份,还有最近的肯德基速成鸡问题。很显然,不诚信的代价是巨大的。企业如果不守信用、不讲信誉,践踏道德和法律,就会造成内部人心涣散、效益滑坡;外部恶名远扬,终究会轰然倒地,退出历史舞台。可以说,诚信是企业的生命线,谁践踏诚信,谁就会受到惩罚。

  根据有关部门对300个世界大公司的调查发现,那些严格遵守商业诚信原则的公司比没有严格遵守诚信原则的公司,为股东多创造了两倍的价值。缺乏诚信给公司带来了重大损失,美国安然公司损失12亿美元,美国世通损失高达38亿美元,南京冠生园损失40亿人民币。这些醒目的数字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商业中诚信的无比重要的作用,正所谓“市以诚为本,诚以信为基,信以德为源”,诚信是企业的“立业之道,兴业之本”。

  实际上,不管一个企业属于哪一行业,经营哪一种产品,最终经营的都是企业的信誉,换句话说,就是诚信。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跨国公司竞争力》课题组在研究世界500强时发现,企业的竞争力最终决定于它在一系列价值中如何进行选择,诚信经营的价值理念才是企业竞争力的真正源泉。

  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诚信已经不是某些人的问题,而是已经蔓延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病。那么在这个时候,企业越是能够恪守诚信原则,就越能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和信任,从而在建设受人尊敬的企业道路上迈出一大步。

2. 坚守“为商三原则”

  按理说,“商人”这个词应该是个褒义词,因为不聪明、不勤快是成不了商人的。但是,因为一部分奸商的不良行为,“商人”这个词被丑化了,所以,在1995年下海经商之前,我认为商人的主流理念和我自己重情、重义、重信的做人原则是相冲突的,导致我一度非常犹豫,到底要不要下海经商?我担心自己一旦下海,要么赚不到钱,要么也会变成一个奸商。

  后来,在妻子的全力支持下,我经过反复的思考,认真的权衡,最终决定下海经商。不过,我给自己制定了“为商三原则”:追求利润,但不唯利是图;勇于竞争,但不伤天害理;等价交换,但不斤斤计较。这三条原则归结起来,其实还是要落到“至诚至信”上。我就是要在追求“至诚至信”的过程中,脱离奸商的低级趣味。

  经商这些年,我一直严格恪守着自己的经商原则。每当面对重大决定时,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按照原则办事,虽然我因此失去了一些在别人看来赚大钱的机会,但我一点也不后悔。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而富贵,于我若浮云”。企业面临的诱惑太多了,如果没有原则,可能会有短暂的“兴旺”,但同时也会给企业埋下“定时炸弹”,这样的企业最终是要走向毁灭的。我不仅自己时刻恪守这三原则,同时也要求公司所有员工都要坚守这三条原则。

  我们公司对于不诚信的行为制订了严厉的处罚制度。我们和所有员工签订诚信经营协议书,并收取诚信保证金,为当月工资的30%(次月才发放)。员工一旦有不诚信的行为,我们就会扣除保证金。如果员工累计有两次不诚信行为,就开除。情节严重的,还根据情况移交司法机关。

  我刚开始推行这个制度的时候也有很多员工不理解,认为这个制度未免过于严厉了。然而,我依然坚持了下来。要建设一家受人尊敬的企业,首先就要做出让人尊敬的事情来,所以,在诚信的问题上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

  西方人做事情,一般有两个答案:Yes或No。而我们中国人做事情,有时候会多了一个答案:Not Given,也就是说,在“是”和“不是”之间再开辟一片“灰色”地带。我非常反对这种做法,因为走中间的道路容易失去原则和立场,最后可能陷入一个“里外不是人”的窘境。有些事情不能做就是不能做,一次都不行,诚信贵在恪守。日本有一个小西染布公司,可以说把恪守原则这件事做到了极致。

  我们知道,布匹的颜色是印染出来的,如果质量不过关,很容易掉色。但是,小西公司因为采用德国进口的上好染料,布匹质量非常好,洗涤、日晒均不改其色。因此,每年都会向日本的皇室进贡很多布,在市场上更是十分畅销。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日德交恶,小西公司的董事长找到皇室的采办说:“实在抱歉,我们的布恐怕无法再给天皇进贡了。德国的染料进不来,日本的染料染的布实在不成样子,等到仗一打完,德国的染料一进来,我们马上染好布,给天皇送来。”

  说完后,他就回到公司,把所有人叫到跟前,让人把库里的布抬出来,他亲自用刀一匹匹地割断。他预感到自己活不了多久,怕自己死后,有人利欲熏心,用日本的染料染了布以次充好拿出去卖。第二年,他死了。几年后,战争结束了,公司又重新进了染料,开始染布。从此之后,他们把布的质量看得比生命还重。

  这个公司出产的布,大家闭着眼睛都可以去买,相信他们相信到这种程度。这是什么?这就是企业的尊严。日本小西公司的会客室,至今悬挂着一块断断续续的布。这是他们董事长当年割断的布,旁边记录着上述的故事。他们以此为傲,这是他们的信念,他们的尊严。

  台湾著名企业家王永庆也非常注重经商原则,他生前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要修养被尊敬的人格,需经过长时间的被信任,但人格破产只需做错一件事。”

  我们要想建设受人尊敬的企业,就要确立自己明确的立场和原则。不仅要在法律线和道德线之上,做正确的事情,而且要用最高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做一个至诚至信的企业,与奸商的低级趣味彻底划清界限。否则,今天做君子、明天做小人,别说是建设受人尊敬的企业,恐怕离破产也不会太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