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篇 第五章 第三节

情感有寄托

  著名诗人泰戈尔说,自然是物质的,人却具有精神。哲学家黑格尔也说,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情感的满足上得到表现。显而易见,两位先哲都在强调情感生活对于人的重要性。的确,在物质生活得到保证后,每个人都会渴望情感上的充实,情感幸福才是真幸福。只有相对充裕的物质是不够的,没有情感依托的生活只会越来越乏味、空洞。

  实际上,快节奏的城市生活总会带来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压力,面对这些压力,寻找情感上的寄托也是一种有效的缓解方式。怎样才算情感有寄托呢?其实就是情感有归属,心中有追求。换句话说就是,心灵有栖息之地,情感有安放之所。

1.情感有归属

  归属感,是一个人感觉自己被别人或被团体认可与接纳时的一种感受。一旦产生了归属感,心理上也会产生更强烈的安全感与幸福感。归属感是人的重要心理需要,能否获得归属感也是能否获得幸福的重要前提之一。

  衡量城市居民的情感归属感,可分别考虑三方面:一是城市建设的参与感;二是城市文化的认同感;三是家庭的温暖感。

  市民对城市建设的参与感,体现在城市建设的共同决策和协作治理两个方面。如果市民能参与城市建设规划的决策过程,或者参与公共事务的协作治理,就会对城市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有一种当家作主的幸福感,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积极维护市容市貌、绿化美化城市,自觉避免随地吐痰、乱倒垃圾、乱贴乱画、乱搭违法建筑等有损城市形象的行为。

  杭州市的居民就充分体会了城市建设的参与感。杭州市在一系列关乎民生的重大工程中,通过公民参与机制,政府不断拓宽民主参与渠道,创新民主参与方式,创新社会管理。在整个杭州城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广大市民发挥了主体作用,积极参与杭州城市发展战略选择与确定,如采取公民投票的形式选择城市品牌和城市标志、民主参与重大工程规划和管理等。

  衡量城市居民情感归属的第二个方面是居民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感。文化认同感,是指城市居民认同城市的文化、理念和精神等,内化于心而外化于素质、能力和实践。文化的认同感不是空中楼阁,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生而有之的,需要长期的培养。

  让我们看看西安这座古城是怎样让市民产生文化认同感的。作为一座有着辉煌历史的城市,西安的文化堪称全人类的珍贵遗产,如何保护好这份遗产,同时让这些遗产真正惠及西安市民,是西安市政府一直重点关注并致力于解决的问题。西安市的方针,是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城市功能扩展、特别是与改善市民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2003年,大雁塔文化景区开放,开启了西安文化遗产公园化的先河。在这之后,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大唐芙蓉园、唐城墙遗址公园等相继开放,成为了市民文化娱乐的重要载体。此外,为了进一步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提升百姓幸福指数,西安还大力建设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和美术馆等。以曲江新区为例,近年来兴建了音乐厅、电影城等30多个文化服务场馆。

  如今,西安市民在享受这些文化遗产的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对这座城市的归属感。西安连续几年入选我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不能不说,市民对这座城市强烈的归属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如果把一座城市比喻成一个人,漂亮整洁的城市面貌就是人的外表,健康向上的城市文化是人的内心与灵魂。我们再来看看深圳这个城市。作为一个借改革春风从边陲小镇崛起的年轻城市,深圳曾一度被戴上“文化沙漠”的帽子。但近年来,这座城市正以其浓厚的书香气息而摘掉这顶帽子:人均购书量连续数年居大中城市之首,创办了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读书月”活动,举办了我国第一个以读书为号召的文化论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独一无二的“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从“文化沙漠”转变成“文化绿洲”,深圳成为了一座因充满文化气息而受人尊重的幸福城市。

  衡量城市居民情感有归属的第三个方面,就是家庭的温暖感。家,是避风的港湾,是心灵的栖所,每一个忙碌了一天的市民,回到家都希望得到家人温暖的关怀。回到家,一切都会是另一个世界,这里只有温馨,只有安宁,有一个可以和你心心相印的人,有你最亲的人在你身边。在家里,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那么的幸福。幸福城市的家庭,应该是这样温暖的地方,使人走到哪里都魂牵梦绕。

  市民对城市是否拥有强烈的归属感,是衡量城市是否为幸福城市的重要指标。因为,只有市民们把这座城市真正当成了自己的“家”,才可能去关心、爱护这座城市的一切,才愿意付出自己的努力和爱,才能从心底真正感觉到幸福。

2.家庭归属感

  歌德说,家庭和睦是人生最快乐的事,不论国王还是农夫,家庭和睦是最幸福的。在现代社会,家庭是城市的基本单元,因此,要衡量一座城市是不是幸福城市,必然要求考察这座城市中的家庭是否幸福。

  家庭是一个人的栖身之地,也是一个人精神的依靠和寄托。家庭关系对人的精神状态、性格、处世态度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都十分深远。如果家庭不和谐,就容易导致人的精神状态萎靡,性格阴郁暴躁,那么整个社会也无法和谐。只有家庭关系和谐,人人积极向上,才能促使社会更加和谐,民众更加幸福。

  衡量家庭和谐的标准,既包括夫妻关系和谐,也包括父母与子女关系和谐。

  城市发展越来越快,变化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受到了影响。曾经那种平和缓慢的生活方式早已被快节奏、高效率的模式取代。很多人忙于工作,朝九晚五之外还经常加班,难免忽视了家庭,包括自己的小家庭和父母的大家庭。

  一座城市的小家庭是否和谐,可以从离婚率中得出结论。离婚率是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年度)某地区离婚数与总人口之比。通常以千分率表示。计算公式为:离婚率=(年内离婚数/年平均总人口)×1000‰。近年来,我国的离婚率居高不下,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如下图所示:

  离婚率居高不下的城市实在难以被认为是幸福城市。很多城市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采取了很多措施鼓励倡导家庭婚姻的和睦。江西宜春市每年要评选“五好文明家庭”,鼓励和表彰家庭和谐的先进典型。被评选为“五好文明家庭”的彭绍忠一家就是一个人人羡慕的和谐家庭。彭绍忠夫妻两人结婚后一直和老人住在一起。媳妇把公公婆婆当作是自己的父母来孝敬,遇到不懂的事情就向他们请教,听取他们的意见,交流对问题的看法。同样,两位老人也把儿媳当作亲女儿来关爱,有什么好东西都先留给她。

  其实,建立幸福和谐的家庭并不太难,只要以换位思考的方式来看待问题,就能够互相体谅,减少矛盾冲突,形成互相理解、关爱的文明家风。而要做到换位思考,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关键在于能否拿出自己的一颗真心。

  家庭和谐还包括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和谐。近来新闻频频报道家长虐婴、虐童事件,其实这都是家庭关系不和谐的表现。单纯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未必就能带来家庭关系的和谐,城市还需要做出更多努力。

  据新闻报道,福建莆田有一位9岁小男孩被其母长期虐待,脸上、身上满是伤痕。警方表示,其母长期虐待儿子,对其殴打,甚至用火烧脖子、用剪刀剪耳朵、用刀划脸。案发后,当地派出所以涉嫌犯故意伤害罪,对其母予以15日刑事拘留。

  其实,家庭关系和谐的内涵不仅仅是“善待”,更是相互关怀、爱护,是一种心灵的相互慰藉。关爱父母、关心伴侣、关怀孩子,是家庭和谐的前提,也是提高家庭归属感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