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任何一个城市来说,幸福都没有捷径,不可能一蹴而就;幸福也没有止境,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也正因为这样,建立一个能够为“幸福”保驾护航的社会管理制度就显得非常重要。
迪拜有226万常住人口, 42.3%的人口为印度人,17%为阿联酋公民,13.3%为巴基斯坦人,7.5%为孟加拉国人,9.1%为阿拉伯人,10.8%为其他种族。从这个数据中可以看出,在迪拜有超过80%的人口是外来人口。迪拜的人口来源如此广泛、人口构成如此复杂,管理起来自然难度巨大。然而,就是在这样复杂的背景下,迪拜的治安远远好于世界其他城市,隐藏在背后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迪拜全球闻名的社会管理制度。
迪拜完善的社会管理制度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在此之前,迪拜也曾经走过一段很长的弯路。20世纪初期,迪拜就成为一个吸引定居在城市中的外国商人的重要港口。外来人口迅猛而又急剧地涌入,给迪拜的城市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混乱的社会环境,也成为滋生犯罪和不法行为的温床。那时的迪拜街头,可不像如今这么繁华、安定,违法犯罪活动时有发生,人们都生活在恐惧和不安之中。
1961年,拉希德酋长发布命令,成立市政委员会。为了最大限度打击非法行为,保证社会的安定和安全,市政委员会制定了一套完备的社会综合管理制度,对城建、交通、卫生、市场等市政事务进行妥善的管理。
迪拜的社会管理制度尤其关注人们的身体健康,因为无论到任何时候,身体健康都是幸福的前提。为了防止恶性传染病的传入,也为了切实地保护迪拜人的身体健康,迪拜政府规定,所有来到迪拜的外国人要在30天内到指定的医院进行体检,主要是针对艾滋病、肺结核等疾病,一旦筛查结果不合格就会被遣送出境,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迪拜社会管理制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严厉”,严厉到了近乎“蛮不讲理”的程度。在迪拜,只要打架,无论是谁挑起的,无论原因是什么,双方都要被投入监狱之中。迪拜法律的标准不是对错,而是是否对社会造成伤害,这是迪拜几乎没有暴力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也为迪拜的安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迪拜对外籍人员违法行为的处理更加严格。比如闯红灯一次,就会被罚款200美元;贩卖假货,即使只是一粒纽扣,也将面临数千美元的处罚,甚至被驱逐出境。而被驱逐出境的外国人,将永远不得入境。
可见,在迪拜,不仅制度本身非常严格,制度的执行也不存在任何可商量的余地。正是这种严格的社会综合管理制度,让迪拜人看到了犯罪的巨大代价,让迪拜人在犯罪面前望而却步,进而建立了一个世界闻名的安全城市。
让幸福落到实处,有赖于一定的制度机制保障,其重中之重是制度的完善与健全,使制度能够得到具体而切实的执行和落实。所有与人民幸福感息息相关的具体民生事项,如交通、住房保障、物价、社保、教育等,都要纳入到社会管理制度的范围之内。不管是制度的制定还是执行过程,施政者都应该更多地走入人民群众之中,切切实实了解他们对安全、幸福的真正期盼以及所思所想。这样,才能让社会管理制度真正发挥作用,才能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才能保证社会的安定、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