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组屋建设已经发展了近40年,但是,整个新加坡的面貌仍然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这主要得益于新加坡政府对组屋的“贴心”管理。
组屋建好投入使用后,新加坡政府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对房屋进行修缮,基本上是五年一小修,十年一大修。小修比如房屋外立面的刷新,还有地板的修补、更新。大修主要是房屋功能的改善,比如在没有电梯的小区安装电梯,对陈旧的电梯进行更新换代。更让人感觉贴心的是,政府每次修缮房屋之前,都会通知居民并征求他们的修缮意见,参照居民的意见确定最终的修缮方案。
新加坡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平均温度在23℃~34℃之间,常年的炎热使新加坡在环境卫生特别是垃圾的处理上特别用心。新加坡组屋建设中对垃圾处理的设计也别出心裁,在每一栋组屋中都设有专门的垃圾通道,然后在每一层设有倾倒口,通过这种方式把垃圾集中到一层的垃圾清运间。整个垃圾通道是全封闭的,所以就保证了居民区绝对无异味,保证了居民拥有健康、清洁的生活环境。
小到衣物的晾晒,政府都为居民考虑到了。新加坡的组屋多为高层或小高层,人口密度大,因此在规划房屋建设时专门进行了相关设计。大部分组屋都设计了专门的晾衣间,有些是和厨房合在一起,有些单独分开的。此外,窗外还设有悬置的晾衣竿。
对于组屋的装修,新加坡政府也有严格的规定,主要是避免因某些住户的装修对邻居产生影响。政府规定,居民对房屋的第一次装修必须在领到钥匙的3个月之内完成,要想进行第二次装修,则必须在居住3年之后。并且,住户在装修之前必须向建屋发展局申领装修许可证,由建屋发展局审核合格的承包商来装修。住户在装修的过程中,还要向所在小区的物业管理处缴纳相应的垃圾清运费。此外,进行装修的住户还需要向周边的居民告知装修周期,把由此对邻里正常生活带来的不便降到最低。
如果自己购买的组屋想要出租,则必须在相关部门登记,并按规定纳税。任何私自出租组屋、利用组屋牟取暴利的行为,一经发现都将受到严厉的处罚,重则有可能被收回组屋。
在公共服务方面,组屋的每个社区都建设了小贩中心、餐厅和停车场等,方便居民日常生活所需。根据新加坡建屋发展局的统计,自开展组屋建设以来总共建设了1.66万个商业和餐饮设施,223个市场和餐饮中心,另外还有30多座体育馆和70多个公园、花园,等等。每个社区的购物和餐饮,基本上都可以走路解决,非常方便。
总体来看,新加坡在幸福城市“五大标准”中“物质保障”、“环境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尤为出色,值得众多深陷高房价和环境“脏乱差”困境的国内城市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