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下篇 第三章 第二节

民众的力量:妇女们发起环境保护运动

  1901年,伴随着“轰隆隆”的机器轰鸣声,一个拥有多个厂房、烟囱林立的巨型工厂在北九州的八幡地区开始运转,数以万计的工人在厂房里井然有序地工作着,大烟囱里升腾起的浓重烟雾笼罩了整个下关海域。这就是日本第一家现代钢铁企业——八幡制铁所(日本最大钢铁企业新日铁公司的前身)。

  在八幡制铁所的带动之下,北九州开始大兴土木,先后修筑了门司港、九州铁路,逐渐形成以钢铁、煤炭、化学、矿山机械等产业为主的工业区,并逐步成为与东京圈工业区并驾齐驱的日本重工业基地。对于过去的北九州来说,其“立市之本”——重化工业,曾经为这座城市的崛起与复兴带来巨大的荣耀。当北九州工厂的烟囱里冒出的烟呈现七种不同的颜色时,北九州的市民心中曾经因此充满了自豪感:“瞧,北九州有七彩云烟!”甚至有人将此景象拍下来,制成明信片发行。但没过多久,人们发现这是一场噩梦。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医院挤满了哮喘病患者。洞海湾也成了“死海”。1966年,洞海湾内的溶解氧量为0毫克/升,而化学需氧量则高达36毫克/升。100多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在海湾内全部绝迹,按照当时环境部门的检测结果,这个时期的北九州港湾是“连大肠杆菌都不能生存的死海”。北九州的百姓们开始意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意识到如果再不行动起来,人和动物一样,最终也会成为环境污染的牺牲品。

  通过如今北九州环境博物馆里的照片,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环境污染的写真:一个月内,1平方米的空间里落下80吨粉尘;没有及时得到清理的屋顶上的灰尘,甚至出现了固化现象,看上去更像是一个混凝土铸件;浓密的烟雾同样可怕,连屋檐上的铁制导水管都给腐蚀掉了;被远近80多家工厂包围的成山小学,深陷被污染的汪洋大海之中,生病的学生越来越多,最后不得不选择停课。

  最爱孩子莫过于母亲,看着孩子们遭受这样的毒害,母亲们最先行动起来了。这些母亲们自发成立了“户区排除公害妇人会”,不过,妇人会的成立并不是为了和企业做斗争,而是要探索出一个共赢的解决方案,因为他们的丈夫和兄弟几乎都在这些企业上班,他们很多家庭的经济来源都依赖于这些工厂。其实,当时的日本,因为环境污染引发的起诉案件很多,但北九州却是一个例外。

  妇人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收集证据,目的主要是调查工厂污染和孩子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1963年,这些母亲们以孩子的学校和家庭生活为题材拍摄了题为《我们需要蓝天》的纪录片。这个纪录片虽然只有短短30分钟,但是其内容却触目惊心。在当时,这种宣传方式,确切地说是“抗议方式”,还比较罕见,很快就在日本全国范围内引起了极大反响,使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不得不对环境污染问题提起足够的重视。

  以这次妇人会的行动为标志,日本正式拉开了环保革命的序幕。在那之后,北九州的政府开始研究并制定应对环境问题的相关对策,比如,开始着手对空气和水进行检测,并对各个企业进行精细化的调查,调查范围涉及产品、规模、废气废水的排放等各个方面,进而与各个企业负责人进行对话,陆续签订了很多公害防止决定。妇人会的这次行动,也直接促成了4年后日本第一个环境保护法律的诞生。到19世纪70年代初,北九州的工厂都开始烧低硫煤,大大减少了二氧化硫的排放。

  人们的努力没有白费,1990年,北九州成为第一个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500佳”的日本城市。从“世界环境危机城市”到“全球环境500佳”,北九州只用了20年。

  北九州治理环境污染的案例告诉我们,民众的力量不可小觑,普通老百姓的积极行动也可以掀起环保革命的浪潮。北九州的案例同时也告诉我们,要幸福,就要行动起来。被动地忍受与等待,只会换来环境污染的持续恶化,只能与人们想要的幸福生活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