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下篇 第四章 第四节

“不丹式幸福”:宗教即生活

  廷布的幸福生活,离不开不丹整个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不丹的历史伴随着佛教一路走来,75%的不丹人信奉佛教。作为世界上唯一以藏传佛教为国教的国家,宗教给不丹的文化历史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不丹因此也被称为“佛国”。不丹的寻常百姓家中都摆着佛龛,佛龛上铺着黄色的台布,金色的佛像置于其上,酥油灯长亮不熄。不丹人早晚膜拜,非常虔诚。宗教对不丹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是他们的精神财富和幸福心理的来源。

  对于不丹人来说,宗教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少了几分神秘感,而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融入了他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在这里,寺院更像是有着宗教背景的学校,小喇嘛们席地而坐,朗读诵经。课间休息时,也像学校里的活泼少年一般,嬉笑着冲出教室,追赶打闹。这种宗教与生活融为一体的现象,会不自觉地让人忽略宗教本身,只纯粹地把这当成不丹人的生活方式。

  很多不丹男人一生中要进行一次长时间的修道,3年3月零3天,除了冥想,什么都不做。政府对此显然也是非常支持和赞同的,为了方便在山上修道的人,不惜花费十几万元将电线拉入悬崖峭壁上供人冥想的小木屋。巨额的投入与其对宗教生活的重视相比,不算高昂。这也恰恰是一种典型的不丹价值观的体现。

  由于长期受佛教教义的熏陶,宽厚待人、与世无争的思想早已渗入不丹人的生活中。所有建筑也依照传统形式搭建,不论是医院、银行、学校或是住家,也不论用的材质是泥土还是钢筋水泥,必须跟从传统的风格。

  作为不丹的象征,首都廷布一直沿袭着这些传统文化,这也是廷布居民能缔造幸福城市的关键。对大多数廷布市民来说,确认灵魂安在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安放了灵魂,任物质世界如何变幻动荡,他们都安好自在。幸福城市的五大标准中,“情感有寄托”是追求精神世界幸福的最高标准,廷布市民情感有着良好的寄托,正是源自其情感的归属和心中坚定的信仰。

  在普遍追求GDP数量的今天,廷布建设幸福城市的各种举措,尤其是实现情感层次和精神层次幸福的做法,值得很多城市建设者思考和借鉴。